误区1:有结构抗震,还须抗震支架么?
解读:结构抗震是基础,抗震支架是内核。国内外历次地震的历史数据表明,忽略抗震支架,因其次生灾害如坍塌、火灾、爆炸、气体泄漏等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高达七成。
误区2:我所在的区域几十年似乎都没有地震过,没有必要抗震支架吧?
解读:这是一个常识错误,打开“中国地震信息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属于多震地带,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汶川地震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抗震支架保护的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发达国家,机电设施都需要做抗震设计,在日本连家居都有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误区3:目前有很多建筑还没有装上抗震支架,我可以不装么?
解读: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将建筑抗震支架纳入抗震设计范围之内,汶川地震后,国家先后多次修订结构抗震标准,又在2014年正式颁布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明文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也就意味着2015年8月份之后的建筑必须要进行抗震支架设计。
误区4:做抗震支架,势必要增加预算,业主方不同意怎么办?
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是由国家住建部颁布的强制性执行标准,日前很多省市也在作宣导和要求,意在“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既然是强标,设计院必须要做到设计,业主方也须列出预算,将来也是建筑物验收和承保的必要条件。这丝毫不容“偷工减料”,将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也会追究到相应的责任,而且现在属于“终身责任制”。抗震支架的预算在整个造价里并不高,切勿因小失大。
误区5:为何强制性配套安装抗震支吊架呢?
最近几年,我国多个地区连续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的损失巨大,老百姓深受地震之苦。如何确保建筑物不在地震时发生倒塌,确保地震时结构不发生整体损坏,尽可能的减少因地震引起的建筑结构破坏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成为了目前研究抗震工作的重点。而建筑机电抗震支架在整体的建筑结构抗震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机电抗震,指的是通风管道、风管、电缆桥架等机电设施的抗震,通俗地说就是“水电风”系统的抗震支架措施。早些年,我国对于机电设施的主要承重作用保护,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抗震设计,给建筑系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所列明应采取的措施、技术,定义为抗震支撑系统。以荷载力学为基础,地震作用验算为核心,将管道、风管、电缆桥梁抗震支架等机电设施牢固连接于已做抗震设计的建筑体,限制机电工程设施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机电抗震支架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安全性能,即把地震时所可能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减少到超低程度,通俗地来讲,这类产品我们称之为抗震支吊架。
当发生地震时,只承受重力荷载作用的悬吊系统会发生无规则的摆动,次数多了可能会对生根点处的锚固强度产生影响,使得悬吊系统松脱掉落,造成次生灾害。
而一旦给悬吊系统增加了抗震设施,即抗震支吊架,在地震发生时,通过侧向和纵向的抗震支撑能够大大减少其无序晃动,在整体建筑抗震性能完好的情况下,能保证悬吊系统不发生掉落,大大减少因次生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以,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抗震支吊架在地震中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能给予可靠的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地震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破坏。